欢迎访问铜陵市机关党建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委部署

同心协力办好铜陵的事--政协第十届铜陵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发布时间:2025-01-15 09:16 编辑:网站管理员 浏览:9749次
【字体大小:

政协第十届铜陵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杨宏星孔涛张梦生昌红梅等出席 刘亚东讲话

审议通过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有关决议和报告

ZKx1GwIy.jpg

 

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胜利闭幕。 记者 潘伟 摄

1月14日上午,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铜陵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在市行政会议中心礼堂胜利闭幕。

市政协主席刘亚东,副主席黄学龙、洪维助、纪红兵、周剑、王友贵、王晓斌、汤金美,秘书长侯化林在主席台前排就座。闭幕大会执行主席是刘亚东、王晓斌、汤金美、侯化林。大会由王晓斌主持。

应邀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的市领导有:杨宏星、孔涛、张梦生、昌红梅、潘荣华、郑刚、胡启书、马军等。老干部孟永范、陈乐宁、唐世定、古亚伟等应邀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

应邀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主要负责同志,其他副市级领导等。

本次大会应出席委员301人,实到284人,符合政协章程的规定。

大会审议通过了《政协第十届铜陵市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十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和《政协第十届铜陵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议》。

市政协主席刘亚东在会上讲话。

刘亚东指出,会议期间,杨宏星、孔涛等市领导出席大会,听取大会发言,参加联组讨论,与委员们共商改革发展大计、共谋民生福祉良策,充分体现了对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杨宏星书记在市政协开幕大会上,向全市发出了“同心协力办好铜陵的事”的号召,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聚焦聚力干大事,扭住关键抓要事,担当尽责解难事,用心用情办实事,团结一心善共事,为现代化幸福铜陵建设广泛凝心聚力,是对政协委员寄予了殷切希望,对政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刘亚东指出,今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十四五”全面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一年。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想在一起”的团结之心、“干在一起”的奋进之力,同心协力办好铜陵的事,在建设现代化幸福铜陵征程上展现政协大作为。

刘亚东强调,同心协力办好铜陵的事,我们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在“落实下去、凝聚起来”中展现政协大作为。要在政治上团结合作、在思想上始终同心、在行动上步调一致,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深刻把握协商民主的性质定位、重要价值和显著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做到党委有号召、政协有响应,党委有部署、政协有跟进。同心协力办好铜陵的事,我们要“两商并进”促发展,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政协大作为。要深耕协商主责主业,找准履职的切入点、着力点、关键点,多出“破题”思路、多找“破冰”办法、多提“破局”建议。要多出招商硬招实招,更好发挥政协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厚植履职为民情怀,从“大民生”着眼、从“小切口”着力,当好党的政策宣传者、群众利益维护者、社会和谐促进者。

刘亚东强调,同心协力办好铜陵的事,我们要团结联谊聚共识,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中展现政协大作为。要以协商增共识,发挥“同您协商”平台作用,推动形成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务实高效的协商议政新格局。要以共识促团结,加强与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交流、联系联谊,把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凝聚起来。要以团结聚合力,传递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正能量,最大限度把各方智慧和力量调动起来。同心协力办好铜陵的事,我们要持之以恒强基础,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中展现政协大作为。要健全机制,构建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凝聚共识、联系群众等有效机制,探索建立多层次制度化协商体系。要建强品牌,推动“一委一品”“一县区一特色”品牌提质升级,推进“专精特新”委员工作室高效运行,打造更多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铜陵政协工作品牌。各级政协组织和全体政协委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强化“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履职本领,自觉锤炼“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过硬作风,勇毅前行、实干争先,敢为善为、能为有为,为奋力谱写现代化幸福铜陵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政协第十届铜陵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国歌声中胜利闭幕。

应邀列席闭幕大会的有:铜陵有色控股集团、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等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市党政有关部门、人民团体、市政协工作办事机构负责同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